按:高校管理工作中,沟通是一门学问。如何建立有效的沟通制度,听取不同层面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保证学校的平衡、科学发展,原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潘宗光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现将其有关感悟摘录如下,请参阅学习。
原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潘宗光谈高校管理学问
潘宗光曾担任四年香港理工学院院长及十四年香港理工大学校长。在谈到高校管理学问时,他是这样讲的:
我上任后,找到了一个好方法,就是多沟通,尽量在同事的取向和学校发展的方向之间取得平衡。
所以,我建立了多个咨询渠道,以便在政策出台之前,听取大家的意见。首先,每星期三上午,我会与常务副校长、副校长及院长等管理层开会;其次,建立系主任及讲座教授咨询委员会,每半年我和教学部门及非教学部门系主任及讲座教授开一次会。此外,每个学系及部门同事都选出代表组成非系主任在内的咨询委员会,每半年我亦和他们开一次会。学校还有一般职级及辅助员工的同事,由他们选出代表和我开会。另外,还安排常务副校长及人事处处长与教职员协会定期开会。
在学生方面,有两个组织,一是研究生的组织,一是学位及高级文凭学生的组织,我每年和他们的会长干事等开会两次;另外,和学生会会长亦经常见面,学生会每年在校园平台安排一、两次聚会,让我与学生们公开对话。
这么多的咨询渠道,由校长直接与不同层面的教职员及学生开会,在高等教育界是少见的。确实,校方制订任何一项政策都极为慎重,一定要集思广益,不同的咨询渠道下达不同层面的同事,效果很好。会议记录是公开的,当同事们觉得管理层尊重他们,心理上感到满足,而管理层也觉得同事们是认真地提出问题,并非刻意找麻烦或对抗时,大家都感受到了和谐的气氛,彼此兼容,令政策推行出来的成功率大大提高。有些政策可能要经过重重修改,亦有些政策会受到激烈反对而取消。有时候,同事们提出的要求得不到校方接受,譬如加薪及假期等,我们便给他们解释原因,起码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给他们表达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