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党政办公室
 首页 | 部门概况 | 会议纪要 | 服务指南 | 保密工作 | 档案工作 | 脱贫攻坚专网 | 校园普法 | 信息公开 | 学院首页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站内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送阅>>正文
 
播 绿 的 人——记新校区绿化先进个人张宏建教授 送阅(第8期)
2013-11-06 08:53  

 

当人们徜徉在新校区美丽的校园中,漫步在林荫大道上,欣赏着“六园八林”,观赏着近百种树木花草,沉醉于花园式的校园美景时,无不赞叹我们校园的变化之大、绿化之快、环境之美——

南大门,翠绿的草坪映衬着五莲红的校名石。

中心广场道路两旁,整齐的法桐像列队欢迎的士兵,广场中盛开的紫薇花、杜鹃花向您绽放出欢迎的笑脸。

行政楼前,直径40-50厘米的国槐方阵雄伟壮观。

区间道路边,红叶李像红色的彩带,连成一片;300多株白桦树使人不禁联想到北欧风情;500多株银杏树组成的银杏林,四季景色变化,让人浮想联翩;整齐的油松林方阵郁郁葱葱。

教学楼前,海棠树、山楂树、卫矛树、橡子树,给人留下美好的回忆;栀子花、紫荆花、木槿花、月季花、海棠花、梅花、丹桂、银桂、四季桂、八仙花等等,三季有花,百花争艳,会让你流连忘返;特别是四、五月份,环校路上的千株樱花,把校园围在了花丛之中,甚是好看;杜仲树、忍冬树、丁香树、枇杷树、山楂树、玉兰树等药用树木,会使你体会到中华医药的博大精深……

如今的学院新校区,就像一个植物园、大花园,校园内已栽植各类树木100余种,总数达7000余株;月季等花木60多个品种,3万多株;灌木绿篱面积达10000多平方米;种植、栽植草皮近30000平方米。

但是,有谁知道这些绿化的成果是仅仅用了一年半时间,完全依靠我们学院自己的人力完成的?又有谁能知道绿化的费用仅仅是绿化公司施工费用的五分之一?这些绿化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学院领导的智慧、正确的决策和无私的奉献,也得益于有一支能打硬仗、吃苦耐劳的绿化队伍。张宏建教授就是这支队伍里的典型。

发挥专长  奉献学院

张宏建教授,1982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园艺系果树专业,农学学士。中共党员。2009年,学院实质性整合后,新校区建设正式启动,张宏建教授主动提出:自己是学园艺的,可以为新校区绿化出一把力。于是,他利用业余时间,广泛调研,有针对性地学习各种园林绿化知识和实际操作技术。在工作中,充分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工作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刻苦钻研,摸索经验,总结出了一套系统的绿化方法,解决了一个个绿化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深得院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及赞许。同时,他仔细审阅绿化设计相关资料,深入理解规划意图,结合学院实际,使得“四季常绿、三季有花”,“校在园中、楼在林中”,“体现自然、服务教学”的校园设计理念和原则得到充分贯彻和落实,为新校区构建“特色鲜明,自然大方,独具一格”的绿化格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吃苦耐劳  无怨无悔

新校区建成投入使用后,为了尽快给全体师生提供一个比较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在绿化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张宏建教授带领绿化组人员,勇敢地承担起了这个重任。他们不辞劳苦,放弃了几乎所有的节假日和礼拜天,连续工作。绿化树木一运到学院,为了尽快将树木栽植到位,保证成活率,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张宏建教授往往是亲自划线、定点,从不叫苦叫累,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地做着每一个细节的工作。

每项绿化工程开始前,张宏建教授都会先向施工人员讲明栽植的要领和应注意的事项,并亲自示范操作。特别是在大树栽植过程中,他具体指挥,亲自动手,和工人们一起干。在栽植海棠、三角枫等树种时,为了减少树木搁置时间,他们从早上一直干到下午三四点钟才吃一顿便餐,然后又继续工作,直到将树栽植完毕。为了树冠的美观,张宏建教授不顾年龄大,身体有病,多次坐在吊车上进行空中作业,亲自修整,尽力保证树冠的完美。

为了加快绿化进度,绿化工作经常和其他建设工程交叉进行着,场地下方管网较多,在具体施工中,张宏建教授便主动与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勘查,带领施工人员采用多种方法,明确标志,确保了绿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科学管理  精益求精

树木栽植后,日常管理非常重要。张宏建教授根据栽植树木的实际生长状况,及时提出管护意见和相应方案,并组织实施。为了提高栽植树木的越冬能力,他在树干缠裹草绳的传统方法基础上,又增加了地膜缠裹。此方法的运用,大大增强了树木的越冬能力,保证了栽植树木安全越冬。树木生长季节,部分树木因基建工程原因需要临时移栽,张宏建教授根据实践经验,采用重度缩冠、摘除叶片、树下覆盖秸秆杂草等方法,使移栽成活率达到90%以上。栽植杜仲树时,他采用就地截干缩冠,伤口封漆,树根土球捆绑等方法,使得杜仲树的栽植成活率达到了100%。5月上旬,木槿绿篱栽植时,树木新梢已开始生长,他就采用土球蘸泥浆,挖掘地剪梢,覆盖运输,边栽植边浇水,遮阳网覆盖等方法,使其成活率达到了98%以上。景观广场两侧的法桐栽植后,由于景观广场施工,一度将树木周围的土扒除,仅留一小土堆,导致无法给树浇水,而广场的建设工期要2—3个月,面对这一问题,他组织有关人员,采用定期小水浇湿树干周围土壤的办法,既保护了栽植的法桐,使其成活率达到95%以上,又不因浇水而影响景观广场的施工。

学院绿化工作量大面宽,新栽植的树木花草需要专业人员的精心呵护,然而,参与绿化管理的人员普遍缺乏基本管理技术和经验。为了提高大家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张宏建教授带领大家边干边学,他亲自示范,让参与绿化管护的同志尽快掌握各种树木花草的管护技能。同时,他坚持每周为大家讲授绿化树木花草的基本管护知识,并结合季节时令和树木花草的实际生长状况,现场传授知识技术,比如,什么情况下是树体缺水干旱?什么情况下是水多造成的“水旱”?移栽树木为什么要进行缩冠?新栽树木如何保持地上与地下的平衡?常绿树木进行移栽应注意什么问题?种植草皮应注意哪些事项?生长季节树木移栽的要点?等等。通过这些基本培训和现场讲解与示范,使参与树木管护同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绿化校园  传承文化

校园的绿化工作,既体现绿化效果,又弘扬绿色文化。学院新校区在绿化过程中非常重视文化内涵的体现。一是注重生态文化。所选树种、花种,以适合本地生长的品种为主,既适应当地生态环境,又能体现传统文化;既考虑到易成活、耐修剪、寿命长,又兼顾物种的多样性,体现教育特色和地方特色,突出个性化。二是注重景观文化。以不同叶型、树型、花型、果型和不同花期的树种,采用乔灌草合理配置,综合树形的高矮、树冠的冠幅、质感粗细、开花季节、色彩变化等因素,形成“大楼周围大树林立,楼宇庭院一园一景,文化广场百花争艳,区间道路树种各异”的“四季常绿,三季有花,楼在林中”的绿化格局。三是绿化人性化。根据建筑规划布局,在教学区、生活区、休闲区、运动区等不同区域,按功能设计各具特色的绿化景观,构建人文化的花园式学校,充分满足师生的教学、生活、活动和休闲需求。四是注重专业特色文化。结合学院医学特色专业,栽植50多种药用树木,并建设药用植物园,增强师生对药用植物的认识和了解。五是普及科学文化。选择种植不同品种的树木花草100多种,多样性植物使校园成为一个自然植物园,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了解到不同植物的生长特性,传播了自然知识,寓教于环境之中。六是传播艺术文化。将特色树种连片种植,或不同树种搭配种植,形成了白桦林、红叶李林、银杏林、油松林、青桐林、玉兰园、海棠苑、栀子园、木槿苑、紫荆园、梅园等特色区域和人工湖树木水景区。在绿化中体现艺术,在艺术中体现绿色。为了充分体现绿化文化特色,使师生能更多地了解新校区栽植的花草树木,张宏建教授翻阅大量资料,撰写了树木名片,制作了树木标牌,为广大师生的学习和了解提供了方便。

 

汗水浇得校园绿,只为校园更美丽——这,就是张宏建教授和全体绿化工作人员的奉献精神和绿色情怀。

上一条:总结经验 全面推广 扎实推进“多证书”制度——学院2013年学生多证书获取情况分析 送阅(第9期)
下一条:学生工作无小事——毕业证专业填写错误案例剖析 送阅(第7期)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反馈留言 | 帮助信息

党政办公网 版权所有  电话:0913-2081532   技术支持:网络与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