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2日上午10时许,在我院校园内发生了一起本校毕业学生上访割腕事件。这位毕业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过激行为?其中的缘由发人深省。
一、基本事实
这位毕业生名叫曹××,系我院原中医学校1997级学生。该生1997年被录入我院“计生医士”专业委培学习,2001年毕业。但不知何故,其所领毕业证上的专业却为“计划生育管理”。2010年,曹××在合阳县报名参加执业医师考试,被当地卫生部门以毕业证专业不符合报考条件为由拒绝。该生找到学院,学院很快派人与相关单位协商,将其毕业证上的专业改为“计划生育管理医士”。2011年,曹××再次报考执业医师,但仍被认为“计划生育管理医士”专业不符合报考条件。原来,县上录用人员条件仅限于“计生医士”专业毕业。为了解决这一报考资格问题,该生原中医学校班主任杜老师再次向学院汇报,得到同意后,为其出具了“计生医士”专业的学历证明。学院与省卫生厅、市卫生局协调后予以认可。2012年,曹××报考执业医师顺利通过,后被录用到合阳县医院工作。
今年9月份以来,曹××多次到学院上访。她认为,毕业证信息错误给她的工作、学习造成了很大影响,其精神受到严重伤害,经济上蒙受了很大损失,要求学院赔偿各项损失共49000元。遭拒后,便在学院办公楼会议室滞留多日,其间多次与学院管理人员吵闹,最终发生用剪刀割腕事件,送医后缝合10余针。后经学院联系,曹××所在县县政府、县医院派人前来做其思想工作,此事才予以平息。
二、节点分析
认真分析这一事件,有以下几个节点应当引起我们的思考:
(一)相关部门及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工作作风存在严重问题。为学生办理毕业证书是一项极其严肃的工作,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而我们的工作人员在制作毕业证书时,有没有与当年的录生大表进行认真核对?如果核对了,怎能将“计生医士”专业填写成“计划生育管理”?随后在省教育厅验印盖章时,有没有再次与省厅的底册进行核对,要是核对了,又怎能发现不了问题?另外,2010年时,曹××就为此事找过学院,当年具体负责办理毕业证书的同志调离了原工作岗位,新组建的职能部门也没有按照学院来信来访的工作程序对此事进行处理,认真查找问题的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只是将其毕业证上的专业改为“计划生育管理医士”,导致曹××2011年又一次报考受阻。
(二)学籍档案管理不完善,缺乏规范性。一是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工作人员职责不明确,造成了学生档案管理未能按照相关要求做好收集、整理、分类、归档工作,导致了档案资料残缺不齐,给以后的查询造成了困难。二是档案管理模式落后,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收集、整理、归档,后续工作跟不上,未能对档案信息进行深加工,利用现代技术进行开发管理,更好地为教学管理、领导决策、学生就业服务。
三、正确做法
(一)高度重视学生毕业证书办理工作。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认真核对毕业学生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入学时间、学制、专业等基本信息,不可马马虎虎,随意填写。
(二)严格按照来信来访接待程序办事。在曹××第一次找学院解决问题时,党政办公室应将其介绍到教务处,由教务处指定负责学籍管理的同志按照有关工作程序层层核实,了解具体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报部门负责人,学院主管领导、主要领导签字审批后办理相关手续。事情办结后要有备案。
四、深刻启示
曹××同学按“计生医士”专业录取,拿的却是“计划生育管理”专业毕业证书,给学生个人利益造成了损失,给学院形象造成了不良影响。这一事件告诉我们:
(一)要切实增强工作责任心。责任心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是干好工作的内在动力。各二级学院、部门及工作人员要不断增强责任意识,立足自身岗位,做好职责范围内的事,时刻把对党负责、对事业负责、对社会负责和对自己负责紧密结合起来。要勇挑重担、忠于职守、勤奋敬业,以一流的标准、一流的工作,创造一流的业绩,真正做到无愧于心,无愧于我们的使命。
(二)要努力提高服务意识。广大干部一定要把为师生员工服务当做自己的首要职责,把服务意识作为一种工作要求落实到实实在在的具体工作中,通过多方位、全天候的服务,多渠道、综合性的服务,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体现我们的管理水平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三)要大力转变工作作风。学院机关各部门承担着党务、行政、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重要职能,如何努力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显得尤为重要。转变工作作风,就要从各部门的领导做起,从每个工作人员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要按照学院提出的首问负责制和按时办结制,急师生之所急,想师生之所想,有问必答,有求必应,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结有关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