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没有过去,何来成长?没有档案,何知曾经的辉煌?
难以忘怀的岁月
2012年3月,学院档案馆成立。随后于2012年11月以96分(满分100分)的高分通过了省档案工作目标管理AAA级。同年12月份又通过了省教育厅高校档案工作验收,在全省高校档案工作检查中排列前茅。先后接待市委、市政府办和兄弟院校参观学习10余次。市委书记徐新荣同志在参观后,赞赏道:“从档案馆的建设情况来看,你们学院没有干不成的事!”这是对档案馆工作的高度褒奖,也是对学院建设事业的肯定和期许。
在这辉煌成绩的背后,是档案工作人员付出的汗水和心血。
档案馆成立之初,面临的是四校区档案移交、接收、整合等一系列工作。而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刚接触档案这个专业,怎么办?只有边学边做。知识不够,去档案局学;人员不够,自己多干;时间不够,牺牲假期、双休日甚至晚间休息,加班加点地干。文书档案库整合时,正值盛夏,库房内异常闷热,最高温度达到39摄氏度左右,防虫药的味薰得人头疼、恶心,但大家仍坚持把档案柜一个一个地抬,一个库一个库地倒,个个挥汗如雨,超负荷工作。之后的整理、编目、档案袋换盒、上架任务更是浩繁,大家依然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和高昂的工作热情,一丝不苟、非常认真地完成了,没有出现任何差错。
5月,学院提出要创建“省AAA档案馆”。这对刚组建的档案馆来说,不啻为一个高难的目标。但档案馆工作人员没有畏惧、退缩,而是严格按照《高等院校档案管理办法》,对照100条标准查漏补缺,逐条完善了硬件设施,对办公环境进行了更新优化。尽管人员少,但大家发挥以一当十的作用,用“勤奋敬业,热情服务,不怕困难,争创一流”的精神鼓舞自己。在学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各部门的大力协助下,档案建设100条标准,全部达到,并顺利通过省档案局验收,获得“省级AAA档案工作”的奖牌。
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今日,穿梭在档案廊架间,闻着那淡淡的药香味,看着那熟悉的一切,工作人员心中深知:他们无怨亦无悔!
业务为先 规范管理
档案馆认真贯彻执行《档案法》,按照制度健全、责任明确、归档及时、整理规范的要求,大力推进档案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建设。
首先,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档案人员业务素质。为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档案工作的需要,档案馆结合工作实际,及时邀请市档案局工作专家多次来院就档案的形成、积累、收集、整理以及装订归档等专项工作进行现场指导和培训,使档案工作人员牢固地掌握了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确保了档案资料的规范化管理。每年安排专职档案人员参加省、市档案局及保密局工作培训,不定期对各二级学院、部门兼职档案员进行业务指导,检查各部门档案管理情况,及时纠正和解决存在的问题。通过培训,业务人员都具有了合格的档案上岗资格。
其次,完善规章制度,促进档案管理规范化。档案馆先后制定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并全部实行了挂牌上墙,明确了档案工作责任和任务、归档范围及整理要求,确保了档案工作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与此同时,还结合干部岗位分工,进一步落实了专(兼)职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明确了工作责任,并将其工作纳入到年度工作考核范畴,有效地提高了专兼职档案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再次,强化日常管理,提高档案工作水平。一是从文书处理抓起,严格按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严把公文的起草关、审核关、签发关、打印关,并实行层层负责制,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公文不规范现象的发生,提高了卷内文件的质量。二是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工作职能的转换,及时修订完善立卷归档范围、分类方案和保管期限表,严格按要求收集整理文件资料,确保了档案资料齐全完整,卷面卷内规范美观,排放科学整齐。三是加强档案的日常管理,严格执行档案借阅制度,杜绝了各类档案丢失损毁和泄密事件发生,有效保护了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四是积极推进档案编研工作和电子档案录入,先后编写完成了全宗介绍、组织沿革、大事记、制度汇编等多个门类编研材料,完成了部分电子档案录入工作。
服务教育 服务师生
档案馆是集中保管我院各种档案的场所,是利用档案开展爱国、爱院教育的基地,是为学院乃至社会提供档案利用服务的中心。服务是档案馆的最高职责,服务的好与不好,师生和社会满意不满意,是衡量档案馆工作的最高标准。因此,档案馆秉承“服务、规范、创新、发展”的管理理念,竭诚为全院师生和社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服务工作讲起来轻松简单,做起来却是琐碎而芜杂的。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体会感知,用脑去丈量思考,用实际行动去贯彻落实,才能把档案服务工作做到精益求精,使教职员工真正受惠!正是凭借这种认识,2012年整个冬天,档案工作人员不厌其烦为学院临时工查借阅会计档案,保证了每个临时工养老保险工作的顺利进行。
为此,档案馆还不断加强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按照规定开放了应开放的档案。通过接待来馆查阅、电话咨询、信函代办等多种方式,为校内外用户提供查阅服务,热心周到地接待每一位来访者。年接待调档来访200多人次。服务中,能耐心负责,多种检索方法查找,尽力满足来访者的需要。
文化立馆 文化育人
作为人类生活、生产、思维方式和创造性活动及其产物的直接记录和结晶,档案毋庸置疑是人类社会一种宝贵的文化财富和具有特殊性的文化资源。认识到这一点,是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保证。
为充分体现出档案工作的文化内涵,档案馆一是提升机构的文化品位,营造档案工作环境的文化氛围。对馆内环境进行精心布置,在走廊和墙壁上悬挂关于档案工作的名言警句和精美字画,使人一进入即如沐春风,感受到浓浓的业务氛围。二是积极开发档案文化产品,多元探索利用档案文化资源途径。如加强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电子文件及时归档、安全保存、有效利用的规范使用和研究。开展档案文化实践活动,使其成为一种“活的文化”、“现实中的文化”。三是加强文化档案的征集力度。力图与名人学者建立广泛联系,征集我市知名专家、学者等的书信、手稿、照片等档案,借势文化工作者的专业特长,丰富档案文化建设资源。
未来的思考
“以史为鉴,存史育人”。站在一个新的高度,档案馆对档案工作的开展进行新的规划,以更好地服务未来。
一、做好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把真实记录学院艰苦创业曲折发展的实践过程,记录广大教职员工在教学、科研、管理、生产等活动中积累宝贵经验和重要的知识信息加以开发利用,制作教育师生,培养爱国、爱校精神的系列资料。
二、不断创新档案工作机制
(一)扩大档案的收集的范围和力度。突破馆藏的局限,加大特色档案的收集力度。
(二)加快档案信息化工作,全面推进“数字化档案馆”建设。在做好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的基础上,实现馆藏档案的数字化,整合馆内信息资源,做好“数字化档案馆”的开发利用工作。
(三)创新档案服务机制。
拓展档案馆与各二级学院、部门的密切合作空间,使档案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滞后变为超前,由封闭、半封闭转向开放。一方面积极建立“热线联系”渠道和协作网络,主动为学生服务;另一方面要努力开展档案整理、数字化、寄存、技术保护和咨询服务等业务。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档案馆要发展,关键是人才,特别是高素质的人才。档案馆将引进计算机等专业人才,形成年龄结构、专业层次、知识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为档案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结束语
就这样,档案馆工作人员立足于本职工作,以良好的业务水平和精神状态为学院档案事业做出了贡献,把别人感觉“枯燥乏味”的档案工作干得有滋有味,在平凡的岗位中创造着他们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