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二级学院:
为及时反映专业建设成果及其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变化,进一步规范人才培养方案,保证教学平稳运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学院研究决定开展2015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修订)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修订范围
1.2015年新增设的三年制高职专业(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和临床医学专业)。
2.现已执行的2014级人才培养方案(三年制高职专业和五年制高职专业)在执行过程中发现存在问题,需对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补充完善和修订的招生专业。
二、修订原则
1.2015年新增设专业应按照学院《关于做好2014级学生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通知》(渭职院办发〔2014〕32号)要求,根据专业调研的情况,召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重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进程表。
2.已执行的2014级人才培养方案在执行过程中发现存在问题,需对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补充完善和修订的招生专业,可在2014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调整。
3.各专业应组织专业教师认真研讨人才培养方案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修订工作。广泛征求意见,加强专业与专业之间的交流。
三、工作流程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实施人才培养的重要纲领性文件,是确保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与否的根本保障,也是组织教学活动的首要依据。各二级学院要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工作流程,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切实做好修订工作。
四、工作安排
时间安排 |
工作进程 |
工作成果 |
2015年4月13日- 5月8日 |
专业调研 |
1.4月17日前,完成专业调研实施方案,报教务处教学质量科。 2.5月8日前,完成专业调研总结报告,报教务处教学质量科。 |
2015年5月9日-5月29日 |
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5月29日前,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稿,报教务处教学质量科。 |
2015年5月30日-6月19日 |
审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6月19日前,完成审核,并提交院长办公会议审定。 |
五、要求
1.2015年新增设专业必需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工作流程进行重新修订,并召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
2.对已执行的2014级人才培养方案,在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根据2014级人才培养方案在执行中出现问题,可进行微调。
3.基础课部、思政课部、体育部若要调整公共课程设置,须与相关专业联系做好专业调研论证,并提供调研论证报告和相关政策依据,报教务处审批后再行调整。
4.为做好2015年新增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工作,教务处将安排人员参与各二级学院专业调研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过程。
5.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按照教务处规定的统一格式进行排版,具体见附件1和附件2。
6.请各二级学院于规定时间内将相关材料(专业调研实施方案、专业调研总结报告和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稿须二级学院院长签字、盖章)报教务处教学质量科。电子版发至wzyzlk@126.com。
联系人:严宁 李勇 联系电话:3033101
附件:1.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制(修)订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的有关说明
2.渭南职业技术学院2015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示例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
2015年4月13日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 2015年4月13日印发
附件1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关于制(修)订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的有关说明
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按照《xxx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考模板编写,并按以下要求排版:
(1)正文页边距上下2.5厘米,左右2.5厘米。
(2)正文表格中填写字体一律用宋体五号。
(3)教学进程表中填写字体一律用宋体小五号;教学进程表跨页需添加表头,列宽不得修改,行高可增加。
(4)教学进程表中对于不是整学期开设的课程须在周学时安排一栏中填写为“周学时数*周数”。
(5)参考模板中红色标注部分在编写时必须删除。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类别:××× 专业代码:×××)
一级标题,黑体,小四,加粗,首行缩进2字符,固定19磅
|
一、招生对象与修业年限
招生对象:
修业年限:
二、人才培养目标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结构
2.知识结构
3.能力结构
三、职业与岗位分析
(一)职业面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在×××从事×××工作。
初始岗位:
发展岗位:
(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见表1)
表1 ×××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
职业岗位 |
典型工作任务 |
职业能力 |
初 始 岗 位 |
|
|
|
|
|
|
发 展 岗 位 |
|
|
|
四、职业资格证书
(一)专业类职业资格证书。
序号 |
证书名称 |
考核鉴定部门 |
等级 |
颁发单位 |
1 |
|
|
|
|
2 |
|
|
3 |
|
|
说明:学生毕业前必须获得以上专业技能证书中的至少一项。 |
(二)通用类职业技能证书
序号 |
证书名称 |
对应课程名称 |
等级 |
颁发单位 |
1 |
|
|
|
|
2 |
|
|
|
|
说明:学生毕业前必须获得以上两项通用类职业技能证书。 |
五、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
(一)课程体系构建说明
课程体系依据专业调研情况及相关职业标准,以实现行业企业的岗位分析与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切入点,行业企业人员参与共同分析专业岗位(群)工作任务,确定毕业生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其所要求的职业能力。(采用结构分析图/表说明)。
(二)主干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建议
表1 ×××专业开设主干课程及教学安排
序号 |
课程名称 |
建议学时 |
建议开设学期 |
备注 |
1 |
|
|
|
|
2 |
|
|
|
|
3 |
|
|
|
|
4 |
|
|
|
|
5 |
|
|
|
|
6 |
|
|
|
|
7 |
|
|
|
|
8 |
|
|
|
|
注:备注用于标注是否为核心课程。
(三)专业核心课程简介(例举不超过5门核心课程)
1.课程名称
教学要求:[对本课程主要的知识与技能点提出基本的要求]
教学内容:[简单说明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式:[讲授本课程建议采用的授课方式]
2.课程名称
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
3.…………
六、教学附表
(一)全学程时间分配表(附表1)
(二)实践环节教学安排表(附表2)
(三)教学学时比例表(附表3)
(四)指导性教学计划表(附表4)
七、毕业要求
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修完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并获得×××职业技能证书方可毕业。
附表1
全学程时间分配表 单位: 周
年级 |
学期 |
理论 教学 |
实 践 教 学 |
考试 |
机动 |
学期 总周数 |
入学教育 军事训练 |
教学 见习 |
顶岗 实习 |
毕业 教育 |
一 |
1 |
|
2 |
|
|
|
1 |
|
19 |
2 |
|
|
|
|
|
1 |
|
20 |
二 |
3 |
|
|
|
|
|
1 |
|
20 |
4 |
|
|
|
|
|
1 |
|
20 |
三 |
5 |
|
|
|
|
|
|
|
20 |
6 |
|
|
|
|
1 |
1 |
|
22 |
总 计 |
|
2 |
|
|
1 |
5 |
|
121 |
附表2
实践环节教学安排表 单位: 周
序号 |
项 目 |
主要内容及要求 |
地点 |
实施学期 |
学时 |
1 |
入学教育、军训 |
专业概论和军事基本理论、队列、体能。 |
院内 |
1 |
60 |
2 |
|
|
|
|
|
3 |
|
|
|
|
|
4 |
|
|
|
|
|
5 |
|
|
|
|
|
6 |
|
|
|
|
|
7 |
|
|
|
|
|
8 |
|
|
|
|
|
9 |
顶岗实习(含毕业设计) |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岗位工作能力。 |
合作单位 |
5、6 |
1200 |
10 |
毕业教育 |
了解就业、创业政策及离校就业程序等。 |
院内 |
6 |
30 |
附表3
教学学时比例表
教学内容 |
课程类别 |
学时 |
学时分配 |
理论 |
实践 |
课内教学 |
公共必修课 |
|
|
|
专业基础课 |
|
|
|
专业课 |
|
|
|
选修课 |
|
|
|
综合实训 |
|
|
|
总学时 |
|
|
|
占总学时比例 |
|
|
|
附表4
×××专业教学计划表
序号 |
课程 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时分配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考核方式 |
总学时 |
理 论 |
实 践 |
1 |
2 |
3 |
4 |
5 |
6 |
|
|
|
|
|
|
1 |
公 共 必 修 课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48 |
|
|
|
|
|
|
|
|
|
2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64 |
|
|
|
|
|
|
|
|
|
3 |
形势与政策 |
16 |
|
|
讲座 |
|
4 |
大学英语 |
144 |
|
|
|
|
|
|
|
|
|
5 |
大学体育 |
108 |
|
|
|
|
|
|
|
|
|
6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72 |
|
|
|
|
|
|
|
|
|
7 |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
38 |
|
|
讲座 |
|
8 |
军事课 |
96 |
|
|
讲座 |
|
9 |
公共艺术课 |
18 |
|
|
讲座 |
|
10 |
专 业 基 础 课 |
|
|
|
|
|
|
|
|
|
|
|
11 |
|
|
|
|
|
|
|
|
|
|
|
12 |
|
|
|
|
|
|
|
|
|
|
|
13 |
|
|
|
|
|
|
|
|
|
|
|
14 |
|
|
|
|
|
|
|
|
|
|
|
15 |
|
|
|
|
|
|
|
|
|
|
|
16 |
专 业 课 |
|
|
|
|
|
|
|
|
|
|
|
17 |
|
|
|
|
|
|
|
|
|
|
|
18 |
|
|
|
|
|
|
|
|
|
|
|
19 |
|
|
|
|
|
|
|
|
|
|
|
20 |
|
|
|
|
|
|
|
|
|
|
|
21 |
|
|
|
|
|
|
|
|
|
|
|
22 |
|
|
|
|
|
|
|
|
|
|
|
23 |
|
|
|
|
|
|
|
|
|
|
|
24 |
|
|
|
|
|
|
|
|
|
|
|
25 |
|
|
|
|
|
|
|
|
|
|
|
26 |
选 修 课 |
|
|
|
|
|
|
|
|
|
|
|
27 |
|
|
|
|
|
|
|
|
|
|
|
28 |
|
|
|
|
|
|
29 |
|
|
|
|
|
|
|
|
|
|
|
30 |
|
|
|
|
|
|
顶岗实习 |
|
|
|
|
|
|
|
|
|
|
总学时数及周学时数 |
|
|
|
|
|
|
|
|
|
|
每学期开课门数 |
|
|
|
|
|
|
|
|
|
|
备注:★表示核心课。 |
附件2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2015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示例
(以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为例)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类别:生化与药品大类 专业代码:530206 )
一、招生对象与修业年限
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
修业年限:全日制三年
二、人才培养目标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化学反应基本原理,熟悉化工单元操作及化工反应控制,能从事石油化工生产一线的工艺运行控制、生产装置操作与维护和石化产品质量控制的高素质技能型化工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结构
(1)思想素质: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2)职业素质: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热爱本行业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3)身心素质:具有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军事训练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对不断变化的技术与社会环境,具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2.知识结构
(1)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一定的政治、经济、英语和计算机知识。
(2)社会生活知识:热爱生活,具有法律法规观念,掌握社会生活基本知识和人际交往常识。
(3)专业知识:掌握化工识图和制图知识;掌握常减压、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加氢精制等石油化工生产系统操作和常用设备维护相关知识;掌握石油产品质量检验及分析相关知识;掌握化工仪表及其自动控制的相关知识;熟悉化工环保和安全生产相关知识。
3.能力结构
(1)学习能力:学会学习,具备综合利用各种手段查阅资料、获取所需信息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2)社会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应合作与竞争,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和交流、表达能力。
(3)专业能力:具有初步识图和制图的能力;具有常减压、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加氢精制等石油化工生产系统操作和常用设备维护能力;具有控制石油化工生产单元能力;具有石油产品质量检验能力;具有现场化工仪表和控制仪表初步使用能力;具有泵、换热器等石油化工典型设备的选型能力;具有环保意识和安全生产控制能力;了解石油化工企业管理,具有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初步组织能力。
三、职业与岗位分析
(一)职业面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在石油炼制、石油化工等企业从事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
初始岗位:石油化工工艺运行控制岗、石油化工生产装置操作与维护岗、石油产品质量控制岗等。
发展岗位:装置运行主管、运行工程师等。
(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见表1)
表1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
职业岗位 |
典型工作任务 |
职业能力 |
初始 岗 位 |
石油化工 工艺运行 控制 |
①石油加工生产工艺运行控制; ②有机化工生产工艺运行控制; ③聚合物生产工艺运行控制。 |
①现场化工仪表和控制仪表操作能力; ②识图与制图能力; ③反应过程运行控制能力; ④流体输送过程运行控制能力; ⑤传热过程运行控制能力; ⑥传质与分离过程运行控制能力; ⑦安全设施使用能力; ⑧环保设施使用能力; ⑨生产异常及事故诊断与排除能力。 |
石油化工 生产装置 操作 与维护 |
①化工生产常用设备操作与维护; ②石油加工生产装置操作; ③有机化工生产装置操作; ④聚合物生产装置操作。 |
①常减压蒸馏装置操作能力; ②催化裂化装置操作能力; ③催化重整装置操作能力; ④原油调和装置操作能力; ⑤延迟焦化装置操作能力; ⑥柴油加氢装置操作能力; ⑦精制装置操作能力; ⑧反应装置操作能力; ⑨催化剂活化与再生装置操作能力。 |
石油产品 质量控制 |
①原材料质量控制; ②中间产品质量控制; ③产品质量控制。 |
①常规化学分析能力; ②油品理化性能测定仪器操作能力; ③油品蒸发性能测定仪器操作能力; ④油品腐蚀性能测定仪器操作能力; ⑤油品安定性测定仪器操作能力; ⑥油品燃烧性能测定仪器操作能力; ⑦油品低温流动性能测定仪器操作能力。 |
发 展 岗 位 |
基层生产技术及管理 |
①工艺方案组织执行; ②开停车方案制订; ③生产工艺优化; ④基层管理。 |
①专业外语阅读能力; ②查阅资料能力; ③工艺衡算能力; ④创新能力; ⑤团队合作能力; ⑥人际交往能力; ⑦语言表达能力; ⑧管理能力。 |
四、职业资格证书
(一)专业类职业资格证书
序号 |
证书名称 |
考核鉴定部门 |
等级 |
颁发单位 |
1 |
化工总控工 |
渭南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
中级 |
渭南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 |
2 |
化学分析工 |
中级 |
3 |
化学工艺试验工 |
中级 |
说明:学生毕业前必须获得以上专业技能证书中的至少一项。 |
(二)通用类职业技能证书
序号 |
证书名称 |
对应课程名称 |
等级 |
颁发单位 |
1 |
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一级 |
国家考试中心 |
2 |
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证书 |
大学英语 |
B级 |
国家考试中心 |
说明:学生毕业前必须获得以上两项通用类职业技能证书。 |
五、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
(一)课程体系构建说明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在对石油化工行业企业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依据石油化工生产运行控制、产品检验、常用设备维护等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从石油化工行业一线生产操作岗位任务分析和岗位能力分析入手,参照化工总控高级工、油品分析中级工职业资格标准,与合作企业、订单企业合作构建的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按照“社会人”、“职业人”的通用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和专业基本技能培养、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和职业岗位能力培养设置课程,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合格员工的身份转化。具体专业课程体系构架见图1(下页)。
(二)主干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建议
表1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开设主干课程及教学安排
序号 |
课程名称 |
建议学时 |
建议开设学期 |
备注 |
1 |
基础化学(含实验实训) |
128 |
1、2 |
核心课程 |
2 |
化工制图 |
64 |
1 |
|
3 |
化工单元操作(含实验实训) |
84 |
3 |
核心课程 |
4 |
石油加工生产技术(含实验实训) |
90 |
4 |
核心课程 |
5 |
石油产品分析(含实验实训) |
60 |
4 |
核心课程 |
6 |
反应器操作与控制 |
28 |
3 |
|
7 |
有机产品生产技术 |
60 |
4 |
核心课程 |
8 |
高聚物生产技术 |
28 |
3 |
|
9 |
仪器分析 |
56 |
3 |
|
10 |
炼油装置工艺操作与控制 |
30 |
4 |
|
11 |
生产装置事故处理 |
30 |
4 |
|
12 |
化工专业英语 |
26 |
1 |
|
13 |
专业实习 |
600 |
5、6 |
|
14 |
顶岗实习(含毕业设计) |
600 |
5、6 |
|
图1 基于典型石油化工生产过程的课程体系架构
注:★★表示核心课程,★表示主干课程。
(三)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1.基础化学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对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有深入的认识,比较系统地掌握无机、有机化学反应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际操作;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常规操作,并能运用化学基本理论解释化学现象;掌握物理化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学习化学反应中有关平衡、氧化反应、周期律、物质结构等基本理论,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气体状态方程、热力学第一规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化学平衡、多组分系统热力学与相平衡、电化学、表面现象、化学动力学基础和胶体化学。
教学方式:建议采取以课内讲授为主,配合实验实训。
2.化工单元操作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化工单元操作技术必备的理论知识,具有流体输送、传热、过滤、精馏、吸收、干燥等单元操作,开、停车操作,工艺参数调节,设备维护保养,设备选用,常见异常现象及故障处理的能力。
教学内容:学习化工单元设备的操作与维护:包括离心泵、往复泵在内的流体输送设备,换热器、干燥设备等传热设备,过滤设备、精馏塔、吸收和解析塔等传质分离设备,以及工艺过程参数优化控制与操作因素分析;新技术、新设备的发展动向以及节能措施等。
教学方式:建议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
3.石油加工生产技术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石油及其产品的化学组成和性质,石油蒸馏过程及燃料油、润滑油的生产,为将来从事石油炼制岗位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学习石油的化学组成、物理性质、石油产品的质量要求、炼油厂的构成和工艺流程、石油蒸馏、热加工过程、催化裂化、催化加氢以及石油产品精制等。
教学方式:建议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
4.石油产品分析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石油产品常规分析项目的分析技术,并具备对常用石油产品和质量做出判断的能力。
教学内容:学习汽油产品质量检测、柴油产品的质量检测、喷气燃料产品的质量检测、润滑油产品的质量检测以及典型石化产品,如乙二醇、芳烃类的质量检测等。
教学方式:建议采取以课内讲授为主,配合实验实训。
5.有机产品生产技术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典型有机化工产品生产工艺、工艺参数的调节和控制,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健康、安全、环保、质量、成本等意识,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化工生产技术与技能。
教学内容:学习甲醇、乙醇、醋酸、丙烯腈、乙烯等典型的有机化工产品的生产流程、工艺计算、生产原理和工艺技术以及应用领域,典型产品生产供应以操作与控制,工艺过程参数优化控制与操作因素分析,新技术、新设备发展动向及节能措施等。
教学方式:建议采取以课内讲授为主,配合实验实训。
六、教学附表
(一)全学程时间分配表(附表1)
(二)实践环节教学安排表(附表2)
(三)教学学时比例表(附表3)
(四)指导性教学计划表(附表4)
七、毕业要求
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修完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并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方可毕业。
附表1 全学程时间分配表 单位:周
年级 |
学期 |
理论 教学 |
实 践 教 学 |
考试 |
机动 |
学期 总周数 |
入学教育 军事训练 |
教学 见习 |
顶岗 实习 |
毕业 教育 |
一 |
1 |
14 |
2 |
1 |
|
|
1 |
1 |
19 |
2 |
16 |
|
2 |
|
|
1 |
1 |
20 |
二 |
3 |
14 |
|
4 |
|
|
1 |
1 |
20 |
4 |
15 |
|
3 |
|
|
1 |
1 |
20 |
三 |
5 |
—— |
|
|
20 |
|
|
|
20 |
6 |
—— |
|
|
20 |
1 |
1 |
|
22 |
总 计 |
56 |
2 |
13 |
40 |
1 |
5 |
4 |
121 |
附表2 实践环节教学安排表 单位: 周
序号 |
项目 |
主要内容及要求 |
地点 |
实施学期 |
学时 |
1 |
入学教育、军训 |
专业概论和军事基本理论、队列、体能。 |
院内 |
1 |
60 |
2 |
认知见习 |
了解化工厂基本知识。 |
合作单位 |
1 |
20 |
3 |
基础化学分析及实验 |
具有化学实验和分析的能力 |
院内 |
1、2 |
40 |
4 |
电工电子技术 |
具有电子电工的基础知识。 |
院内 |
2 |
10 |
5 |
化工制图 |
具有识图并掌握基本的化工制图能力。 |
院内 |
2 |
20 |
6 |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 |
具有化工仪表和控制仪表的操作技能。 |
院内、合作单位 |
2、3 |
30 |
7 |
仪器分析 |
掌握专业分析仪器的操作与维护。 |
院内 |
3 |
40 |
8 |
化工单元操作 |
熟悉一些基本的化工单元操作 |
合作单位 |
3 |
80 |
9 |
石油加工生产技术 |
掌握石油加工工艺基本知识。 |
院内、合作单位 |
4 |
60 |
10 |
石油产品分析 |
具有石油产品质量分析与控制的基本技能。 |
院内、合作单位 |
4 |
50 |
11 |
职业技能考证培训 |
掌握职业技能考试实际操作能力。 |
院内 |
4 |
10 |
12 |
顶岗实习(含毕业设计) |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岗位工作能力。 |
合作单位 |
5、6 |
1200 |
13 |
毕业教育 |
了解就业、创业政策及离校就业程序等。 |
院内 |
6 |
30 |
附表3 教学学时比例表
教学内容 |
课程类别 |
学时 |
学时分配 |
理论 |
实践 |
课内教学 |
公共必修课 |
612 |
426 |
186 |
专业基础课 |
444 |
224 |
220 |
专业课 |
341 |
85 |
256 |
选修课 |
107 |
83 |
24 |
综合实训 |
1200 |
—— |
1200 |
总学时 |
2704 |
818 |
1886 |
占总学时比例 |
100% |
30% |
70% |
附表4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计划表
序号 |
课程 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时分配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考核方式 |
总学时 |
理 论 |
实 践 |
1 |
2 |
3 |
4 |
5 |
6 |
14 |
16 |
14 |
15 |
|
|
1 |
公 共 必 修 课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56 |
40 |
16 |
4 |
|
|
|
|
|
考查 |
2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64 |
60 |
4 |
|
4 |
|
|
|
|
考查 |
3 |
形势与政策 |
16 |
16 |
|
讲座 |
考查 |
4 |
大学英语 |
148 |
148 |
|
4 |
4 |
2 |
|
|
|
考试 |
5 |
大学体育 |
118 |
32 |
86 |
2 |
2 |
2 |
2 |
|
|
考查 |
6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56 |
36 |
20 |
4 |
|
|
|
|
|
考查 |
7 |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
40 |
40 |
|
讲座 |
考查 |
8 |
军事课 |
96 |
36 |
60 |
讲座 |
考查 |
9 |
公共艺术课 |
18 |
18 |
|
讲座 |
考查 |
10 |
专 业 基 础 课 |
基础化学 ★ |
116 |
76 |
40 |
6 |
2 |
|
|
|
|
考试 |
11 |
电工电子技术 |
64 |
54 |
10 |
|
4 |
|
|
|
|
考试 |
12 |
化工制图 |
64 |
44 |
20 |
|
4 |
|
|
|
|
考试 |
13 |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 |
60 |
30 |
30 |
|
2 |
2 |
|
|
|
考试 |
14 |
石油化工单元操作 ★ |
84 |
4 |
80 |
|
|
6 |
|
|
|
考试 |
15 |
仪器分析 |
56 |
16 |
40 |
|
|
4 |
|
|
|
考试 |
16 |
专 业 课 |
反应器操作与控制 |
28 |
6 |
22 |
|
|
2 |
|
|
|
考试 |
17 |
石油加工生产技术 ★ |
90 |
30 |
60 |
|
|
|
6 |
|
|
考试 |
18 |
石油产品分析 ★ |
60 |
10 |
50 |
|
|
|
4 |
|
|
考试 |
19 |
有机产品生产技术 ★ |
60 |
12 |
48 |
|
|
|
4 |
|
|
考试 |
20 |
高聚物生产技术 |
28 |
8 |
20 |
|
|
2 |
|
|
|
考试 |
21 |
炼油装置工艺操作与控制 |
30 |
8 |
22 |
|
|
|
2 |
|
|
考试 |
22 |
生产装置事故处理 |
30 |
6 |
24 |
|
|
|
2 |
|
|
考试 |
23 |
职业技能考证培训 |
15 |
5 |
10 |
|
|
|
1 |
|
|
考试 |
24 |
顶岗实习 |
600 |
|
600 |
|
|
|
|
20 |
|
考查 |
25 |
专业实习 |
600 |
|
600 |
|
|
|
|
|
20 |
考查 |
26 |
选 修 课 |
化工安全技术与职业健康 |
28 |
20 |
8 |
2 |
|
|
|
|
|
考查 |
27 |
设备的管线防冻处理 |
15 |
5 |
10 |
|
|
|
1 |
|
|
考查 |
28 |
油品应用及管理 |
18 |
18 |
|
讲座 |
考查 |
29 |
专业英语 |
28 |
22 |
6 |
2 |
|
|
|
|
|
考查 |
30 |
应用文写作 |
18 |
18 |
|
讲座 |
考查 |
顶岗实习 |
1200 |
|
1200 |
|
|
|
|
30 |
30 |
|
总学时数及周学时数 |
2704 |
818 |
1886 |
24 |
22 |
20 |
22 |
|
|
|
每学期开课门数 |
|
|
|
7 |
7 |
8 |
8 |
|
|
|
备注:★表示核心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