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实
近期,我院建筑工程学院、医学院、农学院、护理学院分别与陕西迪博测绘有限公司、陕西海普药业有限公司、上海青萱园艺有限公司、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签订了“迪博班”“海普班”“青萱园艺班”“北医班”订单培养协议书,打通了产学合作的路径,实现了校企互利双赢。协议明确双方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企业授权学院成立“冠名班”。学院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的要求,派遣学生到企业实习,企业根据学生实习的内容和项目、课题给予适当安排,并派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实习指导,以保证学生能顺利完成教学实习,为毕业后服务企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企业可利用学院的技术知识资源及学生资源,将一部分项目的前期调查及研发或工作量较大的非核心技术任务交学院实施。协议还特别明确了企业接收学生就业事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甚至免费承担学生包括实习指导老师在内实习期间的饮食和住宿,并且每个学生每月发放1000元补助费。该公司对我院中药专业学生的需求量达1000人。上述协议的签订,对我院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实现从“学校教育”到“企业教育”的转变,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步伐,并为学生高质量就业创造良好条件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分析
四个二级学院分别与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书,说明这四个学院的负责同志真正把握住了职业教育的脉博,在办学上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最早产生于19世纪末的德国,“校企合作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初的美国。各国关于校企合作的名称各不相同,如美国称为合作教育,德国称为双元制教育,英国称为三明治制度,日本称为产学合作等。尽管称谓不尽一致,但从实质来看,各国开展校企合作的根本原因在于适应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以及对新兴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我国校企合作制度发展至今,合作范围和内容不断扩大,对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发展的生命线,校企合作规模越大、关系越密切,效益越突出。实际上,这样的办学模式我们也曾实施过,如“雨润班”的开设。2011年12月,学院与江苏雨润控股集团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并举行了“雨润班”开班仪式。学院要求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把“雨润班”建设成优质品牌,成为全院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职业教育新模式的前沿阵地和宣传平台。雨润集团从学院报考的65名学员中选定经济管理学院会计专业25名学员、农学院畜牧兽医专业8名学员作为雨润班首届学员。但接下来的结果却是,“雨润班”这样好的“免学费、包分配”订单式班只做了一年,就没了下文,令人遗憾,也令人困惑。为什么不能把这种好的做法变为我们的自觉行动,提升到办学方向的高度去认识呢?像我们的护理专业,与不少医院的就业合作已有多年的历史,但始终没有提升到订单班这个层面。这说明我们二级学院有的领导同志对校企合作的认识尚处在一种“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状况。这种状况亟待改变。
三、启示
(一)做事要善于抓牛鼻子。就业就是办学的牛鼻子。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办学出发点和归宿点,为此,我们要对招生、培养、就业工作格局进行全新的顶层设计,进一步强化“进口旺、出口畅”的人才培养思路。什么时候都要紧紧抓住“就业”这个牛鼻子,围绕就业做文章,不断探索教育规律,大胆创新教学和管理方式。
(二)要学会借智发展。校企合作就是借智发展。企业有能人、有经验、有技术。每个岗位都需要专业技能,而企业最熟悉岗位技能的深度、广度和细度,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企业优势资源,重视发挥企业的特有优势,让企业参与专业课程设计和教材编写,使专业课程与岗位技能对接,遵循岗位技能标准,量身定做,实现人才的标准化培养。
(三)要提升做事的本领。职业院校如果游离于企业之外,关门办学,那么必将陷入山穷水尽的境地,不要说发展,就连生存都谈不上。因此对二级学院的领导干部来讲,开设一个“订单班”,就是一种工作能力的表现。这比只知道面对面招生的做法要计高一筹。大家一定要深入研究校企合作的方式方法,采取各种措施拓宽校企合作渠道,创新形式,丰富内涵,推进学院与企业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师资共享、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实习、就业等领域的深度合作。
(四)签订“订单班”并不是一件难事。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已由买方市场转为卖方市场,由于劳动力短缺,技术人员成为市场紧缺货。过去学生去企业实习,是我们学校交费,现在是企业给予补助。只要我们有要求,用人单位一定会满足我们的要求。关键是看我们认识了没认识,想明白了没想明白,愿不愿上门去做,或者是创造性地去做。
(五)胜利属于捷足先登者。在校企合作这一点上,早认识,早动手,早见效。如果还在犹豫,还不肯上门去做扎实的工作,淘汰是必然的结局。有的二级学院办学滞后于市场要求的原因也在于此。
各二级学院一定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尤其对开办订单班、冠名班,一定要与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紧密相连,并随企业的经营环境、技术更新等的发展而灵活变化。我们相信,实行校企合作,必然带来教学模式的大改革,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和学生就业质量,也必将促进学院生源迅猛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