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二级学院:
为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落实学校新时期人才培养新要求,需要对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具体修订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遵循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对标教育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指导意见和专业教学标准,结合国家骨干专业、省级示范专业、省级一流专业建设要求,认真审视培养方案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课程设置对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支撑度、培养方案与学生发展需求的契合度。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教学内涵建设,确保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全面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德技并修。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培育、关键能力培养等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处理好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加强实践性教学,促进学生德技并修、全面发展。
(二)坚持标准引领,促进特色发展。以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为基本依据,主要包括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仪器设备配备规范)等,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在有关课程设置、教育教学内容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对接相应职业标准,服务地方和行业发展需求,结合学校办学实际,体现特色。
(三)坚持多方参与,促进产教融合。方案论证审定等各环节要注重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作用,广泛听取学校师生及有关方面意见建议,避免闭门造车、照搬照用;方案整体设计应体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要求,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落实到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教学内容及时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
(四)坚持科学规范,促进开放共享。方案制订流程规范,内容科学合理,适当兼顺前瞻性,文字表述严谨,体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作为学校教学基木文件的严肃性,具有可操作性。
三、修订主要依据
(一)《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
(三)《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四)《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司函〔2017〕130号);
(五)关于征求对《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2018)》的意见的通知(教职成函[2018]147号);
(六)示范专业建设标准、国家骨干专业建设标准、一流专业建设标准;
(七)各专业应用型人才社会需求状况调研报告;
四、修订对象
学校所有开设的三年制高职和五年制高职(五年一贯制和3+2联办)专业和2019年计划招生专业(养老服务与管理、中药生产与加工术、医学美容技术)
五、修订要求
(一)关于人才培养目标
原则上按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及353个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中的描述为依据。培养目标要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叙述简洁明了,语义恰当、语句通顺、表达完整。
(二)关于专业培养规格
在能力部分描述中,要分条列出专业技术技能和关键能力。描述专业技术技能必须结合职业能力分析,不仅要高度概括专业技术技能的内容,还要明确学习要求。采取动宾结构,基本格式为:“能(会)+动词+规范、标准”。例如:运用医学审美评价标准,对客户的健康及面部皮肤进行全面分析,评估预期效果,展示案例,铺垫销售。一般10-15条。
(三)关于师资队伍
“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原则上应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
(四)关于课程设置
1.必须有课程体系构建说明(参见参见附件1体例);
2.必须有典型工作任务及专业核心课程职业能力分解(参见附件1体例);
3.在课程设置说明表中增加一列:支撑毕业要求(说明本门课程支撑毕业要求对标哪一点);
4.凡是本专业专升本考试有高等数学科目的,必须在课程设置中增加高等数学课。
5.各专业进一步校企合作开发专业课程,避免课程内容与时代脱钩。要根据人才培养要求,整合更新教学内容,避免课程内容简单重复、错位交叉,将学科前沿知识、最新科研成果引入课堂、引进教材。积极利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把优质教学资源,引入教学内容;
6.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加大实践学时占比,突出实践动手能力培养。
7.坚持以培养创新能力为切入点,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开设专创融合必修课程。
(五)关于学时
实践性教学(含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实验实训、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课时原则上占总课时一半以上。三年总学时以2500—2800学时为宜。
(六)关于毕业要求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本专业实际,明确学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毕业时需达成的目标)。
知识要求: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学科和专业基础知识,本专业及相邻学科知识等。
能力要求:本专业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
素质要求: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行为素质等具体体现。
要细化毕业要求,提升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度。已有专业认证通用标准的可据标准来确定毕业要求;其它专业要在分析社会和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各专业建设国家标准,从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说明本专业学生的毕业要求。按照教育部要求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1+X证书制度,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生自主选择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与考核,不作为毕业的限制条件)。
(七)关于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在推行探究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的同时,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翻转课堂和项目化教学,减少教师课堂讲授学时,增加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研讨学时,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加强教学过程考核,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要求,探索多样化、合理化、可操作性强的考核方式。以上教学改革内容要体现在专业培养方案之中。
(八)关于编制团队
应分述:1.行业企业专家团队(列表说明,注明姓名、工作单位、职称职务);2.学校教师团队(列表说明,注明姓名、工作单位、职称职务)
六、组织实施
(一)各二级学院要高度重视本次培养方案的修订完善工作,加强领导,科学论证,广泛调研,以积极、科学、稳妥的态度,对培养方案落实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认真分析,并及时反馈到教务处协调解决。
(二)2019年4月15日前,二级学院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工作。2019年4月30日前,二级学院按照方案框架要求(附件1),参照方案体例(附件2)、教学进程表(附件3)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及论证工作,同时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报告、人才需求分析报告(附件4,附件5)、专家论证意见(附件6)及人才培养方案定稿提交教务处。2019年5月10日前,学校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审核、论证及审批工作。
附件:1.2019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框架和基本要求
2.2019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写体例
3.xx专业教学进程安排表
4.xx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报告
5.xx专业人才需求分析报告
6.专家论证意见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
2019年3月13日